2022 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有感5篇

时间:2022-04-21 14:55:02  来源:网友投稿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大家谈[5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身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牢记***总书记嘱托,响应党中央号召,学好用好党的百年历史,以“党史之光”照亮新时代“赶考之路”。

  读史明志,照亮矢志为民的“初心”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什么叫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半截皮带”“军需处长”“墨汁粽子”……鲜红的党旗上始终镌刻着“人民”二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共产党人始终前赴后继、英勇献身,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是许下“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农业发展改革之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广大党员干部,应在党史中寻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路,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撸起袖子”,为群众做真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在深入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

  读史力行,照亮实干担当的“奋斗”路。“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空谈误国的警示还在耳边隐隐作响,实干兴邦已抒写出新的时代篇章。从心有大我、以身报国的“两弹元勋”郭永怀,到凿地掘金为报国的“矿山铁人”马万水,再到被成为侠之大者、国之仁士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大批党员干部用实干托起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今,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广大党员干部需从党史“必修课”中找到干事创业的“奋斗”路,脚踏实地,植根基层,奋力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以青春为马、执实干为鞭,驰骋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读史求变,照亮与时俱进的“创新”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立足于中国实际,以“真理之光”引领走向复兴征程的历史。从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开创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到凤阳小岗村“大包干”揭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一幅幅改革创新的画卷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方能在时代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在学习党史中探索出改革开放的“创新”路,根据形势变化,创新工作思路,“想出新点子”“跑通新道路”“搭好新平台”,真正做到让群众“精气神”挺起来、“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广大党员干部需秉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砥砺前行。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大家谈[5篇]

  《论语》有云:“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党史宝库记录着百年大党艰辛奋斗的脚步,蕴含着“成功经验”和无尽动力。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如不能在党史宝库前“得其门而入”,便不能领略蕴含其中的思想伟力,也不能深刻理解“成长密码”,更不能“悟其道而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懂得叩开“信念之门”、勤入“百姓之门”、锁牢“品格之门”,才能成为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栋梁之才。

  叩开“信念之门”,在深学细悟中绘就忠诚底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内在驱动力,是努力成为栋梁之才的精神支柱。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无根之萍、无源之水、无桨之船,难以经得住各种艰难考验、风吹浪打,甚至临阵脱逃。广大年轻干部唯有叩开“信念之门”,于心中点燃理想信念之火,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才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乱云飞渡仍从容”,才能在关键时刻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坚定理想信念既不会自然保鲜,也不会自然提高;
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既不能口头上说说,也不能不能“紧一阵、松一阵”,要作为终身课题,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

  勤入“百姓之门”,在躬身为民中擦亮赤子初心。“水流千里有其源,树高千丈有其根。”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伟绩”,就是因为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年轻干部离开人民群众等于鱼儿离开水,就失去成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和不竭动力源泉。年轻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要保持“时不我待”的饱满精神和“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常到“村门”去学学、常到“巷门”去看看、常到“院门”去聊聊、常到“田门”去干干,双手长茧了、嘴皮变“溜”了、臂膀变硬了,才能学到活知识,练就真本领。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心系人民群众,对焦群众的急难愁盼。

  锁牢“品格之门”,在新赶考路上永葆清正廉洁。“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年轻干部要想成长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则必须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试想一个政治上靠不住、政治品德不过关的人,如何能够站得稳、靠得住、信得过。“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刘启耀“腰缠万贯”乞讨,也绝不动公款分毫;
张富清“深藏功与名”,几代人不搭“捷径”。无论历史条件如何变化,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融入血脉之中的本色,是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当前,各种利益诱惑纷至沓来,唯有始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锻造风骨、气节、操守,才能使年轻干部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更好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大家谈[5篇]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聚焦丰富教育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强筋健骨、增强本领,激发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深挖红色“资源库”,让党史演绎“更加生动”。聚焦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发动5家企业成立了红色印迹保护公益基金会,对全区115处红色印迹实施抢救性利用保护,重点修复展陈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旗帜展览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纪念馆等展馆及设施19处,规划打造天福山、昆嵛山、鸺鹠山三条各具特色的红色教育路线,开展现场教学1971个批次。制作《理琪》等红色故事专题片,编辑《红色文化遗存》等红色印迹宣传书籍,并接受从天福山走出部队捐赠的7面旗帜和革命先辈子女捐赠的大量文物材料,用丰富、生动的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

  开设宣传“微讲堂”,让党史故事“更接地气”。依托“天福山女子民兵班”,组建成“红色之声”宣讲团,深入各镇村开展党史宣讲327个班次,覆盖2.3万名农村党员。结合走访慰问,为新中国成立前入党老党员赠送《天福山起义》红色读物和《三进山城》影视作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为250余名老党员上一堂生动的党课,把党史学习教育送到党员身边。组织农村党员赴“红色印迹”开展“4+N”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轮流走上“讲解台”,讲故事、谈体会、明初心,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脑更入心。

  架起服务“连心桥”,让党史教育“更有温度”。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推行“农村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群众6~8户,每月定期开展“村务活动带一带、方针政策讲一讲、实用技术传一传、难事愁事帮一帮”的“四个一”活动,目前共办理群众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980余条,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无缝网络。以信用建设为抓手,引导各农村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共926支,聚焦村庄疫情防控、卫生保洁、绿化管理、矛盾调解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事项,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带领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激活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大家谈[5篇]

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朽典籍,那里有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也有指引未来发展的深刻原理。认真学好党史,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责任。可每个人情况不同,如何能够结合实际,将党史读懂学透是个现实问题。我们可以由“人”的数量这个角度出发,好好研究一下党史学习中的“N人定律”,或许会对你有些许帮助。

  所谓“N人定律”,其实就和数学中的代数式一样,N是系数,代表数量。当N取不同值时,人的数量也随之改变,所对应的学习方式也有异。为了便于理解,N值我们仅取1、2、3这三个数。

  当N=1时:“人”需勤奋,善于自学多思考。当一个人沉下心来,认真地自学读书,其思绪一定是平静的。党史的自学应该始终贯穿于党员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只有在无我的境界里,让心灵自由地汲取养分,我们的信仰之基才能夯实筑牢。由于日常工作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我们的时间会呈现出碎片化趋势,而自学恰恰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最佳方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强化自身的党性修养,这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党史自学会主动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信仰和思想学习逐步引向习惯养成。让自学党史变为我们的日常习惯,让筑牢思想融入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好一个“人”的事,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当N=2时:“从”师彼此,相互促学必提高。学习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不断深化,知识只有在分享里才会持续丰富。“从”这个字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它不是两个“人”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左“人”为右“人”支撑,右“人”为左“人”依靠。这样彼此扶持,正是两个人相互促学的生动体现。以党史学习为媒介,开展全面的互助学习,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以人为鉴”的学习,一方面要在对方身上找出值得学习的“亮点”,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要主动找出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正,迅速补齐短板。两个人在彼此挖掘中,逐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方式道路,在始终坚持立行立改的基础上,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共同进步。

  当N=3时:“众”心向党,笃定践学不可少。在古语里“三”是虚词,有多个的意思。所以此处的“众”便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对于党史学习教育,要始于个人思考,止于众人实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要有积极的思想指导,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只有万众一心、手脑并用才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两个人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只有汇聚所有人的力量共识,才能取得最佳成果。哲学上讲,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学习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组成,只有建立起多维立体的学习网络,并相互促进开展实践,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孤立的学习、极少的交流会造成知识传播的停滞和脱节,唯有发挥群体效用,才能扣紧党史学习的最后一环。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大家谈[5篇]

  党史学习教育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党员对党史的学习渴求。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必须以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紧贴紧盯各地区各单位工作实际、党员个人需求,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创新教育载体,探索开设“实境课堂”“云端课堂”“宣讲课堂”“实事课堂”等,进一步引导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办好“实境课堂”,在加强学习、悟深悟透上再用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明兴衰、累经验、行正道。在学习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党史图书教材、革命纪念场馆、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打造“实境课堂”,把学党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用好学思践悟的方法,精心组织专题读书班、研讨班、“学习沙龙”等,激励党员干部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办好“云端课堂”,在沉浸体验、坚定信念上再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推动其沉下心来学党史、联系实际悟思想。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VR云体验等,打造“云端课堂”,推动党员干部全时段、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党史,熟知党史,促进其学出坚定信念,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在线党史“知识测试”“快问快答”“能力达标”等活动,更好检验党员干部学习成效。

  办好“宣讲课堂”,在面向群众、浓厚氛围上再用力。党史学习教育火在基层,热在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当下,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等传承红色故事的精品力作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可以充分利用群众“喜欢看、看得进”的电影、微视频等融媒体佳作和“喜欢听、听得进”的党课、宣讲等“线上+线下”双轨传播等载体,打造“宣讲课堂”,深入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和“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厚植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办好“实事课堂”,在践行初心、为民服务上再用力。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回望百年党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国的发展进步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党的带领下,用自己双手接力奋斗创造出来的。可以充分利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契机,以解决若干个“最后一公里”为重点,继续办好“实事课堂”,引导每名党员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更好满足民生诉求,向组织和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推荐访问:党史 心得体会 有感 学习 教育


[2022 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有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