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补充报告|勘察报告

时间:2021-10-21 14:00:13  来源:网友投稿

PAGE

PAGE 2

泉州晋江大桥市区连接线鹏青路至省道308线段

东线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补充报告

一、前言

详细勘察期间因房屋未拆迁及未征地等问题,导致17个钻孔无法到位施工,钻孔编号为XDK17、XDK18、XDK21、XDK28~XDK30、XQK15、XQK17、XQK19、XQK20、XQK22、XQK27~XQK30、XQK32、XQK33。随着场地的拆迁及征地问题得以解决,我院于2010年10月26日进场,于2010年11月10退场,投入XY-100型钻机共3台,对以上17个钻孔进行了补充勘察。由于钻孔XDK21 、XQK15仍在未拆迁的建筑物内及钻孔XDK28~XDK30位于部队用地内导致无法施工。因此本次

二、本次完成的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项目

数量

单位

备注

钻孔总数量

17

按回次钻进连续取芯的方法

已完成钻孔数量

12

总进尺

529.2

m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67

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

取土样

原状样

102

粘性土采用厚壁取土器取样、

扰动土样

23

土工试验

常规试验

91

颗分试验

81

固结试验

6

渗透试验

6

有机质含量试验

6

水位观测

24

初见、稳定水位观测各一次

三、地基土特征及分布情况

3.1、地层岩性

拟建道路东线(K0+000~K4+000)分布有农田、树林、渔塘、道路、沟渠等,地形地物较为复杂。穿越的地貌单元为海岸冲淤积阶地,地势较平缓、起伏不大。

根据本次野外钻探揭露情况、结合原位测试,沿线自上而下的场地主要岩土层分述如下:

(1)、填土①(Q4ml):浅灰、灰褐色,稍湿,松散,成分较杂,均匀性很差,以粘性土为主,含中粗砂、碎石、生活垃圾等硬杂物10~35%,堆填时间3-10年左右(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局部为耕土①1,沿线均有分布,厚度为0.70-1.00

(2)、淤泥②(Q4m):深灰、灰色,饱和,流塑状,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砂质成分较多,含大量腐蚀物质等,有臭味,易污手,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慢,切面较光滑,局部为淤泥质土,海积成因,局部为池塘淤积土;此层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的特性,属高压缩性土,沿线均有分布,层厚为15.60-

(3)、粉质粘土③(Q4al-pl):浅黄色,浅灰色,灰白色,可塑-硬塑状,成分以粘粒、粉粒组成,局部含砂质成分较多,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低,冲洪积形成,沿线大部分钻孔有分布,本层厚度为2.10-6.2

(4)、中砂④(Q4al-pl):灰黄色,浅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状,局部为中密状,饱和,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为51.3-71.4%左右,分选不均,局部相变为粗砂或粉砂。力学强度较低,冲洪积形成,沿线局部路段分布,厚度变化大,为0.80-

(5)、卵石⑤(Q4al-pl):呈灰色为主,饱和,总体呈中密~密实状,局部为松散~稍密。土中大于20mm的颗粒约占50-75%,颗粒分布不均,一般中下部含量较高,局部为砂砾石,石质成分杂,磨圆度较好,骨架填充粗粒砂土及细粒土,颗粒级配良好,力学强度较高,但其性质总体不均匀;沿线局部路段分布,层厚为0.80~3.70

(6)、全风化花岗岩⑧(γ53(1)b):灰黄色、灰白色,含较多石英粗颗粒和云母,长石全部高岭土化,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沿线局部路段有分布,厚度为2.70-7.50

(7)、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⑨(γ53(1)b):灰黄色、灰白色,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土状,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颗粒和土质结构等,岩石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仅在桥梁孔内有揭露,厚度变化大,为1.40-9.40

(8)、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⑩(γ53(1)b):灰黄色、灰白色,岩芯呈碎块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为较软岩,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仅在桥梁孔内有揭露,厚度变化大,为0.50-6.90

(9)、中风化花岗岩⑾(γ53(1)b):浅灰、青灰、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为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在10-60cm,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局部Ⅳ级,岩石质量指标RQD=55-90%,局部RQD=30-35%。该层仅在桥梁孔内有揭露,厚度变化大,为2.00

(10)、微风化花岗岩⑿(γ53(1)b):浅灰、青灰、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为短柱状~长柱状,节长一般在10-80cm,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Ⅱ级、岩石质量指标RQD=80-90%,该层仅在桥梁孔内有揭露,为2.00

各构筑物场地岩土层的分布规律、顶板埋深及厚度等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注:残积砂质粘性土与强风化花岗岩划分按实测标贯击数划分,即N≥50为强风化岩,50>N≥30为全风化岩)。

上述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厚度等详见主线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四、道路路基工程

沿线K0+000-K4+000段地基土主要为填土和淤泥层,淤泥厚度较大,为15.60-22.40m,平均厚度为18.82m,

常用软基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备注

抛石挤淤

适用于淤泥层厚适中,且淤泥直接出露的路段,工期短,造价较低。

开挖换填

适用于软土厚度小的局部路段,工期短,造价低,但仅适用于浅层分布的软土。

袋装砂井

(或塑料排水板)

处理淤泥层厚度较大,适宜大面积采用,造价低,但工期长。

CFG桩

处理淤泥层厚度较大,工期短,整体处理造价较低。

水泥搅拌桩

处理淤泥层厚度较大,工期短,但造价高。

通过综合方案比选,结合本工程特点,建议采用复合地基方案,采用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CFG桩、水泥搅拌桩等形式处理方案。

拟建道路设计路面标高为4.60~4.75m,大部分路段高于现地面,需进行填土,施工过程中,应分层填土并严格控制填土的密实度和加载速率;对现有一定厚度的杂填土建议予以挖除。高填方段的路基应进行施工变形监测,并做好填方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路基形成后应采用静触或其它方法进行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检测。如果上部填土和淤泥

道路两侧附设管道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道路相同,与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相同。填方地段可结合道路施工进行换填处理或软基加固处理。

五、桩基工程分析与评价

该道路共设中桥3座, 1#桥位于K0+180处,2#桥位于K1+450处,3#桥位于K0+180处,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场地的岩土体条件,建议拟建桥梁基础型式采用桩基础,桩型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各桥梁工程的持力层选择如下:

1号桥建议桩端以中风化花岗岩⑩为桩端持力层;

2号桥建议桩端以中风化花岗岩⑩、微风化花岗岩⑾为桩端持力层;

3号桥建议桩端以中风化花岗岩⑩、微风化花岗岩⑾为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嵌岩桩,嵌岩深度综合荷载、上覆土层、桩径、桩长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宜小于0.4d(以岩面坡下方深度计)且不小于0.5m。

六、管道工程

该道路下规划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电力通道、电信通道(含有线电视)、路灯电缆等七种管线;管径Φ500~Φ1500mm,埋深在1.50~2.50m。

按管道设计埋深,基槽开挖范围内地层主要为淤泥,局部为填土层,工程性能极差,建议进行地基处理。

由于处理后的淤泥、填土层工程性能较好,基槽侧壁的稳定性较好,建议基槽开挖时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坡率采用1:1.00。基槽开挖时,开挖后的弃土,应远离坡顶堆放,避免增加坡顶荷载影响边坡稳定,基槽开挖深度范围内地下水量不大,可采用集水明排。

道路沿线现状河道和排洪渠的河床、岸坡均较为稳定,污水管道过河道和排洪沟渠时,采用倒虹管方式敷设,建议施工方法采用顶管方式。

七、其它说明

1、所有各岩土主要参数以《泉州晋江大桥连接线鹏青路至省道308线段东线工程地质详细勘察部分报告》为准。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环境水、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及各方面建议等详见《泉州晋江大桥连接线鹏青路至省道308线段东线工程地质详细勘察部分报告》。

3、由于钻孔XDK21 、XQK15仍在未拆迁的建筑物内及钻孔XDK28~XDK30位于未协调部队用地内导致未施工。建议待征地拆迁等问题解决后进行补充勘察。

推荐访问:报告 报告 勘察 补充 勘察报告-补充报告


[勘察报告-补充报告|勘察报告]相关文章